不锈钢锻件热处理工艺规范

不锈钢锻件的热处理工艺需根据材料类型(奥氏体、马氏体、双相钢等)和使用要求(耐蚀性、强度、耐磨性)制定。以下是分钢类的详细热处理规范及关键控制点:

一、奥氏体不锈钢锻件(如304、316)

1. 固溶处理(Solution Annealing)

目的:溶解碳化物,消除加工应力,恢复耐蚀性。

工艺参数:

温度:1040~1150℃(316含Mo取上限)。

保温时间:1~1.5 min/mm(壁厚≤50mm),大截面件需延长。

冷却方式:水淬(厚度<3mm可空冷),冷却速率>55℃/s(避免敏化)。

关键控制:

避免450~850℃敏化区间缓慢冷却(防止晶间腐蚀)。

表面需清洁,防止渗碳(炉内气氛含氧量<5ppm)。

2. 稳定化处理(含Ti/Nb钢种如321、347)

温度:870~900℃保温2~4h,缓冷。

作用:促使TiC/NbC优先形成,固定游离碳。

锻件

二、马氏体不锈钢锻件(如420、440C)

1. 淬火处理

奥氏体化:

温度:980~1050℃(440C取1020~1060℃)。

保温时间:30min + 1min/mm(盐浴炉可缩短50%)。

冷却:

油淬(薄件)或空淬(高合金如440C)。

需在1min内冷却至Ms点(约200℃)以下。

注意:淬火后立即回火(防止开裂)。

2. 回火工艺

材料低温回火(耐磨)高温回火(韧性)

420 150~300℃, HRC 50~55 500~600℃, HRC 35~45 

440C 200~300℃, HRC 56~58 400~500℃, HRC 48~52 

三、双相不锈钢锻件(如2205、2507)

1. 固溶处理

温度:1020~1100℃(2205)、1040~1150℃(2507)。

冷却:水淬(≥50℃/s),确保奥氏体/铁素体比例≈50/50。

禁忌:避免在600~1000℃长时间停留(防止σ相析出)。

2. 时效处理(超级双相钢如2507)

工艺:550~600℃保温4h,空冷。

目的:析出二次奥氏体,提升强度。

四、沉淀硬化不锈钢(如17-4PH、15-5PH)

1. 固溶处理

温度:1040℃±15℃(Ac₃以上50℃),空冷或油冷。

组织:获得过饱和马氏体。

2. 时效处理

性能需求时效温度硬度(HRC)特点

高强 480℃±5℃ 40~45 H900状态,抗拉≥1310MPa 

高韧 620℃±5℃ 30~35 H1150状态,耐蚀性更优 

五、热处理设备与气氛控制

炉型选择:

电炉(控温精度±5℃)或燃气炉(需防氧化)。

真空炉(高附加值件,氧含量<0.1%)。

保护气氛:

氢气/氩气(还原性,用于马氏体钢)。

氮气(奥氏体钢慎用,防氮化脆性)。

六、质量检测标准

项目检测方法合格标准

硬度 HRC/HB测试(ASTM E18) 按材料规范(如17-4PH H900: HRC 40~45) 

耐蚀性 盐雾试验(ASTM G48) 720h无点蚀(316L) 

金相组织 电解腐蚀+显微镜(ASTM E407) 奥氏体钢:无连续碳化物网;双相钢:α/γ比例40~60% 

七、常见缺陷与对策

缺陷原因解决措施

晶间腐蚀 敏化(奥氏体钢) 提高冷却速率或添加稳定化元素(Ti/Nb) 

σ相脆化 双相钢在700℃以上停留 严格控制固溶后冷却速度 

淬火裂纹 马氏体钢冷却过快 预冷至Ms点以上50℃再油淬 

八、工艺记录与追溯

数据记录:温度曲线、冷却速率、炉气分析结果。

标识管理:每批次锻件打钢印(热处理状态代号如"SA"表示固溶)。

锻件

对于大型不锈钢锻件(如核电法兰),需采用差温热处理(局部加热)以减少变形。建议通过JMatPro软件模拟相变过程优化参数。



我们只做好锻件 不锈钢锻件www.forging1.com

山西永鑫生锻造厂

文章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永鑫生锻造厂提供!

热门产品